Citation: | LI Guangyi. Analysis of an Electrochemical Gas Sensor for Measuring Carbon Monoxide[J]. Metr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65(3): 40-43. doi: 10.3969/j.issn.2096-9015.2021.03.08 |
[1] |
王樉. 一氧化碳检测仪的测量原理与应用[J]. 中国计量, 2010(1): 67. doi: 10.3969/j.issn.1006-9364.2010.01.032
|
[2] |
尚合明. 一氧化碳分析仪的研究与设计[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6: 5-34.
|
[3] |
单成祥. 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 20-34.
|
[4] |
李广义. 基于LabVIEW的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信号采集系统设计[J]. 工业计量, 2017, 27(5): 31-33.
|
[5] |
梁元元. Pt/WC(0001)表面的CO氧化及N掺杂WC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7: 2-10.
|
[6] |
刘文龙,张崟,陈垅,等. 电化学法制备PANI/Pt/Al2 O3梳状电极及其在气体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 2015, 34(4): 391-394.
|
[7] |
杜晋峰,白洋,褚武扬,等. 温度和湿度对Nafion膜氢传感器性能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2(6): 787-791.
|
[8] |
张瑜. 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J]. 工艺与设备, 2016, 42(4): 128.
|
[9] |
刘秀琴,张少鹏. 两种有毒气体检测报警标准的对比[J]. 自动化仪表, 2014(11): 23-25. doi: 10.3969/j.issn.1000-0380.2014.11.008
|
[10] |
张敏.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解读[J]. 劳动保护, 2011(8): 38-39.
|
[11] |
查伟,王丽红,赵建民. 可燃性气体及有毒气体报警器可靠性应用探索[J]. 现代职业安全, 2012(2): 96-98.
|
[12] |
贾保峰,毛志民,翟红明.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6(8): 331-334.
|
[13] |
贺欣. 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3): 120, 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