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7种主要的评定算法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对测量不确定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最后,对不同评定算法的适用场景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测量不确定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数字孪生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数字孪生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即患者状况实时获取、安全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平台搭建等,指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两大发展趋势,并提出在医疗健康领域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可能产生的问题。
为提高核酸测量的准确性,种类繁多的核酸标准物质被研制出来。标准物质是保证量值准确性与可溯源性的“计量器具”,具有复现、保存和传递量值的功能,可以为核酸定性与定量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准确可靠的定值方法是标准物质研制的重要基础,详细介绍了几种核酸标准物质测量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特点,讨论了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核酸标准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具有量程比大、精度高以及可靠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天然气、家用煤气以及医疗中氧气等气体流量的测量,在工业以及民用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市场上低压天然气实流测试标准装置的最大测试流量通常只能达到40 m3·h−1,无法对低压大流量气体质量流量计进行实流测试,给生产上带来很多不便。本文利用分流组件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进行改装,通过数值模拟对分流组件与整表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对比验证。采用实流测试设备对该分流组件进行实流测试,利用计算获得的流量比例系数获得流量计整表的流量性能,从而解决了低压天然气大流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实流测试问题。
惯性技术是研究运载体运动信息(位置、速度、姿态等)的获取与感知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防实力的核心标志之一。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需求的牵引下,惯性技术一直备受各国的高度重视,属于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在惯性技术中,陀螺仪是测量运载体角速度的核心仪表,是运载体进行姿态调整/控制、实现自主/隐蔽导航的核心信息源之一, 其发展呈高精度和微型化两种趋势。本文总结梳理了惯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研究现状, 重点强调了陀螺仪的发展现状及惯性测试计量研究内容, 展望了新SI时代的原子惯性计量。
主要介绍了医用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设备的发展、应用情况以及涉及的主要技术。目前该类设备尚缺乏专门的计量技术规范,在参考相关传统医疗设备的标准及计量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分析了医用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设备的关键计量参数及技术。
为解决法定时间量值的远程传递问题,填补可溯源的时间标准及时间计量器具的空白,研究了远程时间溯源方法,参考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利用GNSS时间频率传递方法,通过驯服铷原子钟、铯原子钟和氢原子钟,研制了远程时间溯源装置NIMDO,基于装置初步构建了远程时间溯源体系。通过多种实验验证,装置在远程端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时标,实时与UTC(NIM)驯服同步,相当于在远程端以一定的时间和频率偏差复现了UTC(NIM),超过90%的时间NIMDO与UTC(NIM)的时间偏差优于±10 ns、频率偏差优于±1×10−13,在87%以上的情况时间偏差保持在±5 ns内。
有毒及易燃易爆气体报警器的周期性检定作为石油、化工等生产性企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方面,报警器核心部件传感器的线性度、可靠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一氧化碳有毒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为例,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整体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每部分结构的作用进行了简要描述;性能参数指标分情况进行探论。最终对一氧化碳有毒电化学式传感器的线性度、相关性、响应时间、温湿度依赖性进行了有效评估。
目前流体流量计对流速的测量方法一般是计算单位时间内流量计的脉冲个数,满足不了对流速的实时监测。针对流量计对流速检测实时性不足问题,设计一款带瞬时流速检测的流量计模块。模块包含了信号处理电路、瞬时流速检测电路、流量检测电路、485接口电路。搭建实验测试平台验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测量了流量传感器转速频率与输出信号的关系,验证了流量计模块对输入信号脉宽测量的准确性,建立输入信号频率与脉宽的关系,利用MCU把流量传感器信号脉宽上传服务器,对流速数据实时监控。实验表明,该模块能对510 Hz以下流量信号实时有效检测,流量脉冲检测误差率低于10−6。
皂膜流量计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计量器具。为满足环境监测用流量装置低压试验微小气体流量的有效溯源,减小气体湿度对皂膜流量计流量精确测量的影响,提升微小气体流量量值传递的可靠性,分析了皂膜流量计的工作特性,给出了皂膜流量计的微小气体流量湿度修正计算方法。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微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湿度修正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湿度对皂膜流量计计量特性的影响。